珍珠雞原產于非洲,耐熱怕冷,經過馴化,在冬季氣候條件下雖然能夠生存,但其生產性能的發揮受到限制,抗病力降低,繁殖力下降,所以,冬季加強科學的飼養管理就顯得格外重要。
飼養密度
珍珠雞的活動量較大,既要注意保溫,又要及時疏群。有些養殖戶為了節省保溫開支而推遲疏群,隨著日齡的增大,密度越來越大,使得舍內環境條件惡劣,珍珠雞由于采食不均而出現個體參差不齊、強壯不一,體弱的容易染病而成為導致全群發病的危險源頭。
保溫
一定要做好雛珍珠雞的保溫,育雛舍內溫度不能低于28℃,珍珠雞活動范圍的水平溫度應在32℃,以珍珠雞自由散開活動,不扎堆、不呆立為最宜溫度,受涼的珍珠雞抗病力下降,容易引起沙門氏菌、大腸桿菌和腸炎病毒等感染。除了雛珍珠雞外,50日齡以上的珍珠雞也要有適當的防寒措施,如遮擋寒風吹入雞舍,有條件的最好能保持舍溫18℃以上。種珍珠雞舍更要防寒擋風,而且一定要維持20℃以上室溫,這是發揮珍珠雞繁殖力潛能和保證正常生產的關鍵,否則產蛋率和受精率均下降。更要密切注意寒潮到來,防止寒風直接吹進舍內。處于產蛋高峰期的珍珠雞受寒會換羽停產,公珍珠雞無精液。
通風
平面飼養的育雛舍和育成舍,只要控制好飼養密度,勤清糞,注意換空氣,就能解決好通風問題。但種珍珠雞舍,特別是舍籠飼養的欄舍,飼養密度大,且為了防寒通常是封閉的,因此要求兩套抽風系統24小時輪流運作,才能保證舍內空氣正常。
光照
珍珠雞極容易受驚嚇而扎堆窒息死亡,所以珍珠雞舍要保持徹夜照明,光照度以每平方米1瓦,每天較強光照18小時,然后轉弱光照6小時,這樣才能保持較高的產蛋率和受精率。
營養
珍珠雞喜愛多纖維青綠飼料,1月齡以上的珍珠雞要求日糧中纖維水平高達4%~6%,常用的家雞商品全價飼料中的纖維素含量遠遠不能滿足珍珠雞需要。冬季青草少,更要注意纖維素性飼料的添加,注意粗沙、紅泥的補給,經常喂給魚腥草或穿心蓮等中草藥,才能避免消化機能紊亂而導致的腹瀉和大腺胃等病癥。此外,肉用珍珠雞上市前1個月起,每包(40千克)飼料添加500克食用豬油,能增加羽毛光澤,加速增重,提高珍珠雞的抗寒能力,使珍珠雞更健壯。
疾病防治
通常珍珠雞飼養較粗放,抗病力強。可是冬季,氣候寒冷對珍珠雞來說是較大的應激,在這種應激下珍珠雞的抵抗力降低,再加上封閉的高密度飼養,小珍珠雞多發生的疾病有:念珠菌病、曲霉菌病、大腸桿菌病、沙門氏菌病、葡萄球菌病、新城疫、傳染性腸炎、大腺胃病、腺病毒病、球蟲病、線蟲病、一氧化碳和氨氣等有毒氣體中毒病等。因此,要做好新城疫、傳染性腸炎和腺病毒病的免疫接種,定期投放抗菌藥物,嚴格執行衛生防疫制度,減少疫病發生。